精选草原教案范文集锦7篇
作为一名教职工,时常需要编写教案,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教案8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草原教案 篇1教学目标
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,掌握1个多音字“蒙(měng)”,认读1个字。
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,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。
3有感情朗读课文。背诵第二自然段中描写野花的句子。
4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,充满无限生机,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。
5引导学生介绍、交流搜集到的信息。
教学重点
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,充满无限生机,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。
教学难点
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,感受草原的神奇美丽。
教学准备
多媒体课件
教学过程
一、创设情境、导入
1、师:同学们,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,游历过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,欣赏过云雾缭绕的托木尔峰。今天,老师建议大家去领略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光。谁有兴趣?好!我们出发!
2、多媒体课件(剪辑过的配乐锡林郭勒草原风光)
3、启发:谁愿意谈谈感受?
4、师:看来,大家对锡林郭勒草原很感兴趣。让我们走近一些,来个近距离接触吧!(板书课题)
二、初读感知
1、请同学各自轻声朗读
要求:体会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?
2、讨论: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?
3、师:虽然,草原留给我们的印象各不相同,但有一个字能概括出此时大家的感受,那就是草原很——美!让我们踏上草原,细细地用心欣赏它!
三、细读感受
(一)第一、二自然段
1、请同学默读
思考: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?可以边读边画。
2、讨论:(1)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?
(2)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:这是从哪个方面描写草原是广阔美丽的?
3、板书(广阔美丽)(野草)(湖水)(野花)
4、引导学生体会
野草——广阔、茂盛
湖水——稀少、神奇
野花——鲜艳、清香
5、重点句(高低不平的草滩上,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,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,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。)
(1)各自轻声读,体会
(2)讨论:从哪儿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?
(3)句子对比:
A高低不平的草滩上,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,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,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。
B草滩上,有一洼洼湖水,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,就像镜子一样。
师:你感觉哪句好?为什么?
结合平时看的影视作品,说说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什么样?
什么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?
为什么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,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?
(4)启发想象:除了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,还可能映出什么?
师: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广阔美丽的草原?
6、多媒体课件(草原近景,配乐腾格尔所唱《天堂》)
7、指导朗读
(1)各自有感情朗读喜欢的句、段
(2)指名读,评读
师:谁有不同的读法?
8、指导背诵描写野花的句子
师:锡林郭勒草原不仅广阔美丽,还是个欢腾的世界。我们去感受它的生机与活力。
(二)第三、四自然段
1、默读
思考: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。
2、讨论:
(1)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?
(2)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:这里写了草原上有什么?发出哪些声音?有哪些动作?
(3)启发想象:除了这些,结合搜集的资料,说说我们还可能看到什么?听到什么?
3、板书(动物、人)
4、指导朗读
师:老师深深地被草原的活力感染了,你们呢?我们来师生合作朗读,再一次感受草原之美。
四、总读感悟
1、师生有感情朗读
师读第一、三自然段,生读第二、四自然段
2、小结:
草原之旅即将结束,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?
师:同学们说得太好了!简直是未来的作家和诗人!
五、拓展
1、多媒体课件(课文中的歌词)
2、欣赏歌曲第一段
3、自主创作第二段
4、展示
板书设计
野草
广阔美丽湖水
野花
16锡林郭勒大草原
动物
欢腾世界
人
北京小学
李建
草原教案 篇2教学目标:
1.通过自读感悟,感受草原自然风光,受到美的熏陶。?
2.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段落,并且能背下来。?
教学难点:理解意思较深的句子。?
教学方法:
1.情景教学法。?
2.自主、合作、探究法。?
教具准备:电视机、音响、光碟、两片叶子等。?
教学时间:第一课时?
教学过程:?
一、激情导入,板书课题?
1.激情导入。同学们,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,令人神往的地方,想去欣赏吗?(想)请让我带大家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。播放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》录像,让学生欣赏。?
2.板书课题。欣赏完了,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?(景色美丽,草原辽阔)作家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又是怎样的呢?带着疑问,这节,我们一起来学习12.《草原》这篇课文,板书课题:草原?
二、整体感知,自主选择学习内容
1.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,初略地读了课文,我可以向大家提个问题吗?(可以)课题是草原,课文写了草原什么呢?板:景色美丽热情好客。
2.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?
在景色美丽和热情好客两部分内容中,喜欢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右手,喜欢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左手。(看来呀,萝卜青菜,各有所爱)现在,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内容呢?(景色美丽)为什么呢?我尊重大家的意愿,带大家去感受这部分内容。?
三、自主、合作、探究景色 ……此处隐藏1265个字……
1、一些难字的读音和难词组的意思
2、草原的特点,魅力的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。
3、对作者蕴藏在草原景色中情感,即人生的思考体验。
4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灵感,应用到日后的作文教学中。
三,教学方法:
以课文为文本,通过“讲授法”的方式,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、对话,兼用多媒体教学方式。让学生领悟作者的真正内蕴。
四,教学时数:1课时。
五,预习要求:
1、了解有关草原方面的知识。
2、掌握一些字的音和一些词的意思,
3、熟读全文,并能背诵第十一自然段。
六,教学过程和内容:
1、导入新课:
引入:先一块来再背诵一下《敕勒歌》……
肯定:同学们都背的很不错!请同学们观关于看草原风光的小电影(一段五分钟左右的草原风光),请一些同学来告诉我,自己所了解的草原又是怎样的?
明确:(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。)概括起来,有的是谈草原的表面景象的感受;有的是从媒体的渠道,来理解自己的感知的。有的是从生命的层面加以理解……
引入:今天我们来一块走进鲍尔吉·原野的《静默草原》,一感受他的眼里的草原,以及从草原所获得的一些深层的蕴义。(并略带介绍作者和写作的背景,说明鲍尔吉·原野,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三人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“草原三剑客”)
七、讲授新课:
检查预习情况:
⑴请学生上台给生字词注音:
前瞻 簇立 迥然 穹庐 长鬃披散 摩挲
⑵正音、正字:
前瞻(zhān) 簇(cù)立 迥(jiǒng)然 穹(qióng)庐 长鬃(zōng)披散 摩挲(suō)
⑶解释生词:
①前瞻:向前方的远处看;引申:向将来看。
②簇立:聚集成堆地挺立着,一般是用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。
③迥然:形容差得很远。
④穹庐:借指天空。
⑤摩挲:用手抚摩。
明确:念完生字和了解了一些的意思。回归文本。从标题,说明作者笔下的草原侧重的是“静默”,而不是喧闹的,明确喧闹也是合理的。关键在于个人的感受体会。
引入:“静默”在文中体现在那些方面,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,让同学们回答。
总结:肯定,总结一下。草原是辽远的苍茫的。一个人,站在在草原上,可以任意遐想,悟出一些我们以前根本没悟出的哲理。这时的草原是静的,也就是作者所说“静默”的。没有受到世俗的侵扰。所以,人,也必将是“静默”的。也是个“善忘者”。与《敕勒歌》相比,鲍尔吉·原野的《静默草原》有何特点?
明确:本文景物描写较少了,更侧重于抒情、感悟。作者是以感悟为主,是在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基础上,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。问:作者的情感诉求。在文中是怎样抒发的?用了什么手法?(生:是层层推进的,用了对比手法)。
引入:是层层推进的,用了对比手法。好对比手法体现在哪里?有哪几组?让同学讨论回答。
草原教案 篇6【教学目的要求】
一、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讲读分析,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,使学生了解蒙汉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,培养学生热爱草原,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。
二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读写训练项目,加深对“展开丰富想象”、“抓人物特点”等训练重点的认识。
【教学重点难点】 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思想感情;加深对“展开丰富想象”和“抓住人物特点”等训练重点的认识,是本文的教学重点。
本文所写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,有的句子含义也较深,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。
【课时安排】三课时。
【教具准备】幻灯片、录音磁带。
第一课时(预习指导课)
一、介绍写作背景和草原风土人情。
向学生提供有关反映草原风光和草原民俗的图片和读物。其目的是:①为突破难点,理解课文作准备。②培养学生使用参考书的能力。
二、范读课文。
三、自学字词,重点理解下面词语:
回味、洒脱、迂回、襟飘带舞、拘束、羞涩、会心
四、出示预习提纲
内容如下(教师巡视指导):
1.自读课文,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
2.认真读课文,按“写景”、“叙事”给课文分两部分。并按课后揭示,概括第二部分各自然段的段意。
3.结合上下文,试着理解课后2题中的句子,为下节课突破难点,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。
五、课上交流。
学生交流预习情况,自由发言。
1.说说在预习过程中,遇到什么疑难问题?是怎么解决的?
2.经过努力,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。
草原教案 篇7教学目标:
1、通过观察图片了解,认识草原的民族风俗,感受草原风光的美。
2、在学习观察中了解草原的特点,会根据所观察的图片给草原上色。
3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,提高学生热爱艺术、热爱美的情感。
教学重难点:
1、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精湛、博大。
2、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达美好的记忆。
3、通过观察了解,认识草原的民族风俗,感受草原风光美。
教学过程:
一、 导入
|1、谈话:同学们见过草原吗?一般在什么时候能够看见草原牛羊?有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兴趣?我们一起来了解草原。
2、学生模仿牛羊的叫声,增强课堂气氛。
二、根据图片引导学生体验草原牛羊壮的场面。
1、草原它的突出的颜色是什么?
2、引导学生利用观察、比较的方法,分析牛羊的特征,培养学生观察、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。
3、讨论草原的绘画方法,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制作方法。
小结:草原美吗?既然草原那么美,我们该如何保护好草原?
三、指导看图,再次感受草原的魅力
1、学生自由看图,讨论从图片上获得什么么信息?
2、感受草原的精彩,从中找出两种以上的基本构图,如圆、长方形等。 3,、抓住事物的主要色彩,为接下来的绘画做铺垫。
4、颜色的种类:天,蓝色的;云,白色的;草,绿色的。
四、拓展练习
1、我们体验了草原的美丽,也初步懂得了其中的意义。下面老师给你
们准备了一幅画,希望你们独立来完成,学会给图画涂上相应的色彩。
2、讲解作业,不要求学生画得有多逼真,关键是要动手。对颜色上得
好的同学进行鼓励。
五、课后延伸
学生观察图片比较:谈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草原?更愿意在哪种环境下生活?以此提高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。
小结:天蓝蓝,草青青,野花遍地,牛羊成群。草原上的牛羊自由自在,多快乐!我们要爱护环境,保护绿色的大草原!
文档为doc格式